她曾多次参加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管辖权异议听证★★,作为仲裁机构代表发表意见。例如,有一起承揽合同纠纷★★,双方合同中未约定仲裁条款,但与承揽合同有关的技术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通过严晓英和主审法院向双方当事人释明,双方代理人当场就承揽合同达成仲裁协议并向法院撤诉。
担任部长后★★★,她仍然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发挥部门负责人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公益服务★★★,担任中国法律服务网驻场法律服务人员、上海市为侨服务志愿者等。
严晓英加入上海仲裁委员会时★★,机构属于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仲裁改革的决策部署★★,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仲裁委员会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上海仲裁委员会在2021年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机构和工作人员全部需要脱离事业单位编制。秉着对仲裁事业的热爱,严晓英坚定地选择放弃事业单位编制★★,并通过公开竞聘,担任了立案部部长★★。根据单位安排,她参加了《仲裁在中国第二季》的拍摄★★,将她从事仲裁工作的历程搬上了荧幕★。
严晓英自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上海仲裁委员会工作,从事仲裁工作已有十六年,始终秉持仲裁为民的服务理念,用务实的工作作为,精心谋划、优化仲裁流程管理,切实便利当事人。
严晓英对立案工作开展了观察与调查★★★,与部门同事们分析、总结当事人不选择网上立案的原因,主要包括★★:不知道有网上立案;不知道网上立案怎么操作★;现场立案快★★、网上立案慢等。
严晓英到立案部工作后,发现部分申请人——特别是作为自然人的当事人,不知如何写仲裁申请书。为此,她带领部门人员一起制作了仲裁申请书模版★、申请仲裁须知等,供当事人参考★★★。
针对问题★,她及时向主管领导反馈并请教★★,及时调整部门内部分工★,确保当事人不管是通过线上还是线下途径提交仲裁申请★★★,都立即有一名仲裁工作人员负责。
此外,她还代表上海仲裁委员会参加浦东法院驻陆家嘴金融城金融纠纷治理法官工作室,协调诉讼★★★、仲裁、调解★,助力金融纠纷的多元化解★★。
作为立案部部长,严晓英还负责对口联系法院等工作★★★。她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建立仲裁委与法院、调解组织等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打通诉讼与仲裁之间的程序转换通道,对于未约定仲裁的当事人,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推动纠纷多元化解★★。
2019年时上海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案件中,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的占比不到3%★★★,在2020年时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的占16★★★.61%,2021年时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的占比14.55%。2022年★★,在仲裁委领导决策与支持下★,优化了网上立案流程,取消了以往的预审★★★,改为直接根据当事人网上提交的电子仲裁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开具仲裁费缴费通知,此举极大地便利了当事人申请仲裁★★★,让当事人更加愿意选择网上立案★★★。2022年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的占比达到了54★★.61%★★,2023年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的占比60.76%★★★。通过宣传、引导当事人进行网上立案★★,实现当事人在立案阶段一次不用跑仲裁委现场,极大地便利了上海市以外的当事人、代理人。
通过对立案工作的数据分析★★,她发现上海仲裁委员会虽然很早就建立了网上立案平台,但是大部分当事人仍然选择到现场提交仲裁申请,而不选择网上立案★★,而上海仲裁委员会有大约75%的案件一方或者双方是上海市以外的当事人。一起案件★,当事人至少要到仲裁机构两次★★★,一次立案、一次开庭★★★。
严晓英,女,汉族,党员,1983年12月出生,2009年参加工作,现任上海仲裁委员会立案部部长。曾获评★★“上海仲裁委员会先进工作者”称号★。